谁嫁给了米列娃·馬利奇?

  • 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 结婚了 米列娃·馬利奇 。 婚礼当天,米列娃·馬利奇 27 岁 (27 年 0 个月零 28 天)。 婚礼当天,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 23 岁 (23 年 10 个月零 2 天)。 年龄差距为 3 年 2 个月零 23 天.

    这段婚姻持续了 16 年 0 个月零 29 天(5873 天)。 这段婚姻于结束。

米列娃·馬利奇: 婚姻状况时间表

米列娃·馬利奇

米列娃·馬利奇

米列娃·馬利奇 (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:Милева Марић,塞爾維亞語拉丁字母:Mileva Marić,1875年12月19日—1948年8月4日),塞尔维亚物理学家与數学家,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第一任妻子。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时,其為班上唯一一位女同学,他们之间的友情转化成爱情并最终于1903年結婚。馬利奇与爱因斯坦于婚前已育有1女莉瑟兒,夭折早逝。婚後則育有2子:汉斯·爱因斯坦与愛德華·愛因斯坦

愛因斯坦与馬利奇于1914年分居,而馬利奇帶著兒子們從柏林返回苏黎世;1919年,他們正式離婚,同年愛因斯坦再婚。當愛因斯坦于1921年獲得诺贝尔奖時,其將獎金轉移給馬利奇,用以支持他們的兒子,其自己則領取利息。1930年,愛德華約20歲時身心崩潰,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。1930年代晚期,愛德華所安置的照護機構費用上調,馬利奇賣出了其与愛因斯坦購置的3棟房屋中的2棟。于愛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爱尔莎·爱因斯坦移民美國後,仍持續負責愛德華的照護費用。

阅读全文...
 
Wedding Rings

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

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

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(德語:Albert Einstein,1879年3月14日—1955年4月18日),德国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,拥有瑞士和美国国籍。其创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的相对论及量子力学,也是质能等价的發現者。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。因為“對理論物理的貢獻,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”,他榮獲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(1922年頒發)。這一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。

愛因斯坦在職業生涯早期就發覺經典力學與電磁場無法相互共存,因而發展出狹義相對論。他又發現,相對論原理可以延伸至重力場的建模。根据研究出來的一些重力理論,他於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。他持續研究統計力學與量子理論,这让他給出了粒子論與對於分子運動的解釋。1917年,愛因斯坦應用廣義相對論來建立大尺度結構宇宙的模型。

阿道夫·希特勒於1933年開始掌權成為德國總理之時,愛因斯坦正在走訪美國。由於愛因斯坦是犹太裔,所以儘管身為普魯士科學院教授,他并沒有返回德國。1940年,他定居美國,隨後成為美國公民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,他在一封寫給當時美國總統富蘭克林·羅斯福的信裏署名,信內提到德國可能發展出一種新式且深具威力的炸彈,因此建議美國也盡早進行相關研究,美國因此開啟了曼哈頓計劃。愛因斯坦支持增強同盟國的武力,但譴責將當時新發現的核裂变用於武器用途的想法,後來愛因斯坦與英國哲學家伯特蘭·羅素共同簽署《羅素—愛因斯坦宣言》,強調核武器的危險性。

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,一生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,有“現代物理学之父”之誉。他卓越和原創性的科學成就使得“愛因斯坦”一詞成為“天才”的同義詞。

阅读全文...
 

婚礼地点

伯尔尼, 伯尔尼高地区, 瑞士

孩子们 的 米列娃·馬利奇 和他们的配偶: